在充滿儀式感的“薪火相傳”環節,該公司運檢班班長劉德將陪伴自己多年的《電力安全工作規程》交予徒弟劉躍山手中。泛黃的書頁間,紅藍雙色標注的筆記如安全密碼般清晰可辨。"安全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劉師傅的殷殷囑托與青年員工鏗鏘有力的安規背誦聲交織,在特制的“安全公示欄”上,師徒的簽名如接力棒次第延展,這種“新竹高于舊竹枝”的培育機制,使青年員工平均成長周期縮短30%,技術革新轉化效率提升10%。
“當老工匠的活規章遇見新青年的數字腦,傳統安全文化與現代智能技術正在產生奇妙反應。”該公司負責人表示。這種傳幫帶模式,使故障處理效率提升20%,創新提案數量同比增長50%。
“青年是安全生產的未來,老師傅是永不過時的教科書。”在阜康實訓基地,師父劉軍與徒余偉組合正在調試新研制的電動剝線器。老師傅的“望聞問切”絕活與青工的新型技術相得益彰,折射出公司“以傳承筑基,以創新致遠”的發展理念。
目前,該公司已69簽訂份師徒協議。通過構建“師帶徒+文化浸潤”的培養模式,該公司將安全理念深植于員工心中,用傳承之筆繪就安全發展新圖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