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一張超級大電網,它智能、安全、可靠。在這張網里,每天都有無數自動化終端設備在忙碌著。這都需要穩定的通信來加持。
我國幅員遼闊,是世界上氣候、地域、環境最復雜的國家之一。遇到惡劣的環境和天氣,如何保障電網通信穩定可靠?
別急,電網工程師們有大招,“電網+4G+北斗短報文”強強聯合,完美消除電網信號盲區。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所屬產業單位——國網智芯公司研制的“4G+北斗短報文”雙通道通信產品在多個無公網覆蓋或信號薄弱地區完成試點應用。其雙通道智能融合的通信模式采用智能壓縮算法與超強糾錯技術,使信道利用率提升1.5倍,可有效解決電網實際場景中的“通信孤島”難題,尤其在解決偏遠地區通信盲區等問題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國網智芯公司“4G+北斗短報文”通信產品
電網與“4G+北斗短報文”,絕配!
目前,用電信息采集主要依靠地面4G公網傳輸數據,但在偏遠山區,有時會出現信號覆蓋盲區。而且當遭遇惡劣天氣時,4G信號也可能發生中斷。這個時候,補充應急通信鏈路就顯得迫在眉睫。
北斗衛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位置限制、露天無通信盲區的優勢,其全天候、全地形的通信能力可為地面光纖、無線公網、無線專網等通信提供有力補充。
當“4G+北斗短報文”強力聯手,即可“解鎖”北斗衛星和地面網絡雙重通道通信無縫切換“技能”,確保用電信息等關鍵數據穩定在線:當檢測到4G信號弱或中斷時,用電采集終端會自動切換至北斗短報文衛星通信鏈路;當4G信號穩定時,則優先使用無線公網傳輸。
所以,在偏遠山區或是遇上突發情況,“4G+北斗短報文”也能讓用電信息采集信號穩穩的。
落地應用,實現秒級啟用、兩個100%
近年來,國網智芯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電網公司戰略部署,聚力攻關,成功將“4G+北斗短報文”融合通信理念轉化為成熟的技術產品。“4G+北斗短報文”融合通信產品的落地應用,歷經了從實驗室到實戰的全方位、多場景的檢驗。
在甘肅定西岷縣山區的試點應用中,升級改造后的臺區終端在線率和數據采集成功率均高于考核要求,電能表對時偏差達到秒級,也充分展現了“4G+北斗短報文”融合通信方案在復雜環境下的極致可靠性。
國網甘肅電力市場營銷事業部業務管控中心負責人臺樹杰說:“智能切換通信方式提高了采集通道的可靠性,在4G信號中斷時秒級啟用北斗短報文,保障數據實時回傳,一是有效解決了偏遠地區采集終端因公網信號弱導致的終端在線率低、數據采集出現斷點、異常監測響應慢等痛點,二是基于原終端4G模塊開發,解決了新通信模塊與已有終端及主站適配難等難題,便于下一步規模化推廣應用。”
在江西宜春豐城市秀市鎮,“4G+北斗短報文”通信技術成功試點應用,實現了無網絡偏遠山區用電數據的實時回傳。
據了解,秀市鎮地處山區,4G信號不穩定,終端周均離線超10次,采集成功率僅70%左右。當遭遇惡劣天氣時,4G傳輸模式還易出現信號中斷情況,電網運維人員需徒步深入山區開展人工補采,單次往返耗時超4個小時,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面臨地形復雜帶來的作業風險。
國網江西電力供服中心計量資產部副主任鄧高峰表示:“此次試點采用‘4G為主、北斗兜底’的智能切換模式。試運行期間,試點區域終端在線率、采集成功率均提升至100%,解決了山區信號盲區用電信息采集難題。”
迭代優化,未來可期!
從實驗室到復雜應用現場,“4G+北斗短報文”融合通信方案展現了全場景應用的高可靠性與高效率,實現了北斗衛星通信與4G網絡的互補融合,在用電信息數據采集時效性和頻次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提供了一種實現公網信號薄弱地區數據遠程采集的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隨著技術驗證范圍的擴大,“4G+北斗短報文”通信模式在電網領域進一步推廣應用,場景化需求應用方案將進一步迭代優化。
未來,國網智芯公司將在國家電網公司的戰略指導下,繼續深化北斗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融合應用創新,推進該技術在定位、授時、通信等領域的落地應用,為構建全域覆蓋、隨遇接入、安全可靠的能源互聯網通信體系貢獻更多智慧力量。
國網智芯公司 國網江西電力 國網甘肅電力 趙思華 劉琦 蔣名揚 岳本偉 劉鍶鈺 劉曉田 曹帥 張婷 黃乘坤 彭海燕 楊正濤 李春蓮 石婧 記者|陸旻
評論